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栏目 > 通知公告 > 正文
第九届全国脑科学前沿论坛(西南大学) (第三轮通知)
发布时间: 2023-07-02 15:41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主题:信息时代的脑科学

时间:202177-12

地点:西南大学    心理学部


主办单位

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心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西南大学)


一、论坛简介

人类大脑计划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又一国际性科研大计划,包括神经科学和信息学相互结合的研究。其核心内容是神经信息学,这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利用现代化信息工具,使神经科学家和信息学家能够将脑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结果联系起来,建立神经信息学数据库和有关神经系统所有数据的全球知识管理系统,将不同层次有关脑的研究数据进行检索、比较、分析、整合、建模和仿真,绘制出脑功能、结构和神经网络图谱,从而解决目前神经科学所面临的海量数据问题,从基因到行为各个水平加深人类对大脑的理解,达到认识脑、保护脑和创造脑的目标。本次论坛以贯彻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国家方针为目标,汇聚多学科领域的专家与研究者,关注多元视域下的脑科学研究。希望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教师和学生齐聚一堂,促进中国脑计划蓬勃发展。


二、时间:202177-12


三、形式:线上线下结合,线上直播

上午理论报告与交流:专家报告相关领域的前沿发展。

下午实践指导与交流:软件使用操作指导,鼓励学员自带性能优良的笔记本(本论坛也可提供演示用电脑),保证在上课时能够边学边练手。


四、日程(请以当日为准)

时间

报告人

主题

地点

77号(周三)

9:00~12:00

15:00~18:00

报到 心理学部1楼大厅

78号(周四)

8:00~9:00

报到 心理学部1楼大厅

9:00~9:10

开幕式

心理学部

415

9:10~9:50

胡志安

记忆系统的节律

9:50~10:00

合影 心理学部大门口

10:20~11:00

翁旭初(线上)

个体化精准脑定位下的认知调控

11:00~11:30

冯廷勇

拖延行为的认知神经机制及干预

午休




15:00~18:00

朱佳佳

脑结构像VBM分析

1结构像VBM分析原理及流程介绍

2结构像质控、分割、配准、提标提取、平滑

3基于体素的统计分析、多重比较校正

4结果呈现&汇报,基于ROI的提值分析

心理学部

116

79号(周五)

9:00~9:40

陶沙

英语为二语的阅读学习:年龄和经验的作用

心理学部

415

9:40~10:20

李先春

多人视角下社会互动行为脑机制

10:50~11:20

邱江

抑郁焦虑情感的多模态脑影像学研究进展

午休




15:00~18:00

冯攀

静息态脑成像数据分析

1. The introduction of resting state fMRI

2. The application of resting fMRI

3. The analysis of resting state fMRI

心理学部

116

710号(周六)

9:00~9:40

鲍平磊

下颞叶功能组织的统一模型

心理学部

415

9:40~10:10

雷旭

睡眠的同步EEG-fMRI研究

10:40~11:20

廖伟

人脑连接网络:从单模到多模、静态到动态、灰质到白质

11:20~11:50

陈安涛

适应性认知控制的脑网络基础

午休




14:30~17:30

位东涛

任务态数据预处理与统计分析

1 fRMI数据简介

2任务态fMRI数据预处理原理

3任务态fMRI数据预处理流程

4任务态数据统计分析

心理学部

116

19:00~19:40

柳昀哲(线上)

计算和整合认知 | An integrative method: Temporally   delayed linear modelling (TDLM) measures replay in both animals and humans

腾讯会议

711号(周日)

9:00~9:40

张效初

经颅电刺激效果优化研究

心理学部

415

9:40~10:20

罗欢

(线上)

序列工作记忆和隐藏态神经网络

10:40~11:20

刘勋

认知控制的领域一般性/特异性机制研究

11:20~12:00

袁逖飞

神经调控技术的优化与展望

午休




15:00~18:00

蔡瑛

多变量数据分析

1.分类器及其研究实例(Multivariate pattern analysis);

2.表征相似性分析及研究实例(Representation similarity analysis);

3.反向编码模型及研究实例(Inverted encoding model)

4.多变量数据分析方法实操练习

心理学部

116

712号(周一)

9:00~9:40

袁凯

海洛因依赖患者奖赏缺陷与长期戒断诱发渴求变化的影像学标记

心理学部

415

9:40~10:20

胡玉正

皮层-纹状体通路在成瘾中的作用

10:50~11:20

杨娟

应激的个体差异

11:20~11:50

何清华

脑岛及其亚区网络在成瘾中的重要作用

午休




15:00~18:00

文宏伟

静息态功能连接脑网络的处理与分析

1.静息态功能连接计算:DPARSFA

2.脑网络图论分析:Gretna

3.分析结果可视化:BrainNet Viewer

心理学部

116


五、参与人员和名额要求

本次会议接收心理学、教育学、认知科学、精神病学、基础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线下报名人数限250人。


六、疫情防控:

校园实行实名制刷脸认证。请参加线下论坛的校外人员填写疫情防控报备表(附件2),提供近14日出行轨迹。中高风险地区人员严格按疫情防控要求无法进入校园。请在75日之前完成报备工作,邮件发送至ruankl@swu.edu.cn,咨询电话68252983(阮老师)。


七、报名方式及费用:

扫描二维码在线预报名。预报名网址:https://www.wjx.cn/vj/evIfIy1.aspx。请在备注中注明参加类型(半天全天)以及缴费方式(在线缴费对公转账)。

1.仅参加学术会议(半天):1000 元;

2.参加学术会议与数据分析工作坊(全天):3000 元。

报名截止日期:20217月4日。


缴费方式:在线缴费

缴费时间:72-75日。若现场缴费请通过二维码扫码缴费,本次会议不提供POS机请于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缴费。填写“支付金额、备注、联系手机号、邮箱、票据抬头、纳税人识别号”,然后直接支付(请预先用微信绑定银行卡,建议绑定公务卡)。

注意事项:

1备注中请写明“单位+姓名”字样;

2)所有缴费均不能退,请确认填写无误之后再支付,支付信息可在“微信支付”中查询;

3)电子版发票会将通过邮件与短信发给您,发票信息一经提交无法更改,请注意查收并仔细核对;

4)报名需在73日前完成。微信扫描支付,请在72日至75日之间完成。并将缴费成功的截图发送至邮箱guanjing100@foxmail.com

按要求填写信息,请务必保证填写格式以及信息正确。



报名咨询:管老师。邮箱:guanjing100@foxmail.com;电话:13399861089



附件1 参会专家介绍

(一)特邀报告专家(按姓氏笔画顺序)

刘勋(中科院心理所)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1199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分别获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心理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任中科院心理所学术副所长、中国心理学会司库、普心与实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心理学报》副主编、《心理科学进展》编委。从事认知控制、情绪调控、奖励和社会决策等认知神经机制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已发表SCI学术论文100余篇、论著2部,论文被引用超过3200次,H指数为25

李先春(华东师范大学)

理学博士,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2011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上海市心理学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结合行为学和脑科学等多模态研究手段,重点探讨(1)人际互动视角下,健康人群的社会认知活动(如合作、社会准则、社会沟通系统形成等)的心理与脑机制;(2)人际互动视角下,精神疾病人群(如精神分类症、自闭症等)社会功能缺陷的心理与脑机制。(3)工作记忆与跨期决策等的交互作用的认知及其脑机制。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在Proc Natl Acad Sci USANeuroImageHuman Brain Mapping以及心理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30余篇文章。出版专著1部。

张效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国家级人才称号。张效初教授后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院认知神经心理学实验室担任PI工作。并担任Frontier in Psychiatry (IF=2.8), Frontier in Human Neuroscience (IF=2.8, GAE)编委和多个国际顶级杂志审稿工作。目前为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成瘾影像学分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神经管理与神经工程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情绪与健康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认知神经生物学分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网络行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计算精神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戒毒康复研究协会副会长,安徽省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安徽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其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Human Behaviour, Biological Psychiatry, Brain, Advanced Science, Neuroimage等国际一流杂志上。

罗欢(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北京大学麦戈文脑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级人才称号,主持承担国自然重点项目。主要采用认知心理学结合高时间分辨率的人脑成像技术探索视听觉认知过程中的动态结构和时间组织及其脑神经机制。研究成果入选2020年度中国神经科学重大进展。担任国际著名杂志eLife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编委、Progress in Neurobiology副主编。其实验室作为世界上六个实验室之一参与高影响力国际意识项目。

胡玉正(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主要关注物质成瘾和游戏成瘾中失控行为的神经机制,尤其是皮层-纹状体通路平衡在成瘾中在作用。研究手段包括磁共振、脑电、近红外、经颅磁/电刺激等,研究课题涉及心理学、脑科学、医学等、物理学等学科交叉。以第一或共同第一及通讯作者在JAMA Psychiatry, PNAS, Brai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NeuroImage, Human Brain Mapping, Neuroscience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

胡志安(陆军军医大学)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主任,脑与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担任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理事长和中国神经科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牵头人。主要从事觉醒睡眠与脑认知研究。以通信作者在ScienceJournal of NeuroscienceCerebral CortexProgress in Neurobiology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论著50余篇。

柳昀哲(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要实验室)双聘PI。柳昀哲实验室致力于解析智能的认知神经基础,暨精神障碍的核心认知缺陷。实验室主要采用计算理论建模、机器学习、认知心理实验和神经成像等技术研究人类的高级认知过程(记忆、学习、决策),目前的一个核心关注点是基于认知图谱(cognitive map)的强化学习 model-based RL)机制,如神经活动重现(replay)。目前实验室的主要研究对象为人类。未来3-5年内,实验室将整合非人灵长类和人类的研究,同时利用无创神经成像(M/EEG, fMRI)和侵入性电生理技术(iEEG, ePhys)解析高级认知过程的计算和神经机制。实验室同样致力于开发跨物种,跨数据模态的神经信号分析方法,为整合神经科学的研究提供可能。

袁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团队负责人。研究方向:成瘾与睡眠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脑疾病的疗效预测平台开发。研究成果发表在Molecular PsychiatryNeuropsychopharmacologyNeuroImage等领域内权威期刊。目前担任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成瘾影像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袁逖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列成果以通讯作者发表在Nat Neurosci, Sci AdvancesJAMA Psychiatry, Mol Psychiatry, Biol Psychiatry等杂志上。担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应激神经生物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司法部戒毒管理局戒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等项目资助。

翁旭初(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南师大脑科学与康复医学研究院院长,国家级人才称号,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影像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生理心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等10多项课题,发表160多篇研究论文(SCI论文121篇),被SCI核心数据集他引5000多次。

陶沙(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儿童青少年脑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发展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Reading and Writing心理科学编委。关注儿童青少年认知与语言学习、学习困难的认知神经机制以及脑发育与学校适应的相互影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社基金项目,在心理学报、Psychological Bulletin Cerebral Cortex等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4部。获国家新闻出版署优秀著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北京市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

鲍平磊(北京大学)

鲍平磊是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员、麦戈文脑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他的研究方向是高级视知觉功能认知功能,主要采用电生理,脑功能成像,微电刺激以及心理物理的方法等多种研究手段对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的视觉系统,并结合深度学习网络等多种手段去构建视知觉模型。以第一或者共同通讯作者在Nature, Nature Communications, elife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

廖伟(电子科技大学)

廖伟,男,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导,国家级青年人才。2020年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20年中国区神经科学领域全球2%顶尖科学家。近年来共发表SCI论文81篇,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BrainSchizophrenia BulletinRadiologyNeuroImage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参编英文专著1本。从事癫痫脑网络成像,建立智能化癫痫活动定位和脑影像模式识别和预测模型的关键理论和方法,服务临床。

(二)主办方专家

邱江(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教授,教育部认知与人格重点实验室主任,西南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教育部特聘教授,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重庆市英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巴渝学者、重庆市青年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主要通过大数据采集,基于多模态数据(基因--行为-环境)对个体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进行建模和预测,主要研究方向为创造性、情感异常(抑郁和焦虑等)。目前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如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Brain, Cerebral Cortex, JEP: G等上发表,总引用次数达6000余次。入选2020Elsevier心理学领域的中国高被引学者。在2021年基于全球学者库针对精神疾病领域建立的学术影响力百强学者排名中,位列第10位。

陈安涛(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科技青年联合会副主席,重庆市脑科学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首席专家。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作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朱智贤心理学奖获得者,重庆市高校骨干教师。当前研究兴趣为注意和认知控制,通过范式创新和技术整合,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

雷旭(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副部长。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翰翔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西南大学脑成像中心主任,重庆心理学学会生理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会理事。研究兴趣包括:睡眠与多模态神经成像,睡眠障碍神经影像,EEG-fMRI同步采集/融合技术等。

何清华(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含弘优青岗教授, 博士生导师, 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获得者, “成瘾的神经生理基础与干预研究团队负责人, ENIGMA成瘾联盟成员。目前担任中国心理学会经济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成瘾影像研究分会常务委员等职位。主要从事认知神经科学相关研究,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 NeuroImage, MIS Quarterly, 心理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累计被引2400余次。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4项及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课题多项。

冯廷勇(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人才项目青年学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际儿童心理与家庭咨询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研究领域:时间认知与决策(拖延行为、跨期选择)的神经机制及干预、儿童认知发展及脑可塑性(包括ASDADHD)。先后主持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10余项省部级等各类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际心理学顶级期刊JEP: GeneralCerebral CortexNeuroimageHuman Brain mapping等发表100多项研究成果(SCI/SSCI 50多篇),研究成果入选国际顶级刊物《Science》的Editor’s Choice

杨娟(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英才· 青年拔尖人才,重庆市巴渝学者(青年学者)。中国心理学会行为与健康专委会委员,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人,波兰国家科学中心基金通讯评审人。研究方向为自尊人格与应激适应,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Hormone and Behavior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Sleep medicine, Stress等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50余篇相关研究成果,应激相关调研成果被认定为ESI高被引/热点论文。科研成果荣获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重庆市科协优秀学术论文奖和重庆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三)工作坊专家

朱佳佳(安徽医科大学)

医学博士,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利用多模态MRI技术研究认知功能的神经机制,重大脑疾病的发病机制,人脑与基因、代谢、微生物组的关系。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Schizophrenia Bulletin,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Human Brain Mapping, CortexNeuroimge: Clinical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

蔡瑛(浙江大学)

理学博士。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特聘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旨在探索个体工作记忆和认知控制等心理过程的神经机制,并且为提高个体认知能力寻找有效的干预途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行为实验、功能性磁共振 (fMRI)、脑电 (EEG),经颅电刺激 (tES) 等。在使用多种多变量数据分析方法方面有丰富经验。

位东涛 (西南大学)

现为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4年毕业于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获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荣获重庆市优秀博士论文,获重庆市科协首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身份在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10多篇SCI/SSCI,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Psychological Medicine, NeuroImage, Cortex, Human   Brain Mapping,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Scientific Data和《科学通报》等杂志,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良好评价,累积被引用3000多次,h指数=31i10指数=80。研究方向主要在内感受与情绪相互作用及其神经机制;抑郁的身心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神经机制;通过认知训练、身心调节和无创脑刺激技术干预等方法改善不良的情绪状态等。

文宏伟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工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基于多模态磁共振神经影像和机器学习的脑疾病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领域高水平杂志Human Brain MappingMolecular NeurobiologyPattern Recognition上发表论文5篇;在核心期刊《协和医学杂志》、《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放射学高水平杂志Korean Journal of Radiology,医学、神经科学国际会议SPIE Medical ImagingOHBM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冯攀 (西南大学)

博士,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讲师,主要研究兴趣:恐惧情绪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睡眠剥夺影响恐惧情绪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催产素影响恐惧情绪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静息态fMRI研究。目前,先后主持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00959)、一项中国博士后科研项目(2017M612880)、一项重庆市博士后科研项目(Xm2017161)、一项中央高校科研业务经费项目(SWU1709376)、一项博士启动基金(SWU118091)。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NeuroImage,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Scientific Reports Brain Research和中国科学等高水平专业期刊发表论文。

附件2 外访人员模板

101622014qdy_外访人员模板-202106.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