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一天中约有一半清醒的时间都处于离线状态,例如走神、白日梦等。尽管这些时刻通常被认为是低效的,但它们似乎构成了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学习后进行安静的休息有助于巩固新获得的记忆,并提升记忆表现。然而,清醒状态下的休息对记忆巩固的影响有多大?调节这一效应的潜在因素有哪些?这种效应是否具有长期稳定性?目前仍未完全明晰。
近日,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雷旭教授团队围绕上述问题,在国际心理学期刊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SCI收录,五年影响因子4.8)上发表了题为“Effects of wakeful rest on memory consolid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的综述论文。该研究整合了37项研究(63个实验),采用多水平随机效应模型,系统评估了清醒状态下休息对记忆巩固的总体影响。通过调节分析考察年龄、学习材料类型、实验操纵方式、记忆测量方式等对记忆巩固的潜在影响。

图1. 调节分析讨论多个因素对记忆巩固的影响。(A)年龄;(B)持续时间;(C)睁闭眼;(D)环境明暗;(E)记忆测量方式;(F)实验设计
研究结果表明,清醒下休息对记忆巩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该效应在7天后仍然存在。进一步分析发现,清醒下休息的效果受年龄影响,老年人相比年轻人从中获益更大。此外,与识别测试相比,回忆测试更能体现清醒下休息的记忆增强作用。然而,休息持续时间、睁眼或闭眼、环境明暗以及身体姿势对该效应无显著影响。综上,清醒下休息有助于记忆巩固。这一发现不仅挑战了以往关于清醒下休息低效的传统观点,也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其在记忆巩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的理解。
文章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翁琳曼,通讯作者为雷旭教授。团队长期以来关注清醒静息和睡眠对记忆的影响,获得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471095, 31971007)的支持。
论文信息:Linman Weng, Jing Yu, Zhangwei Lv, Shiyan Yang, Simon Theodor Jülich, Xu Lei. Effects of wakeful rest on memory consolid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sychon Bull Rev (2025).